“当时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回忆起小时候吃辣条的滋味。”这也勾起了1986年出生的苏女士的童年回忆,“我就偷偷买了几包,想着再回味下当时的味道。”苏女士说,然而,就是这一包“辣条”,险些让苏女士腹中胎儿丧命。“我没敢多吃,下午就吃了一包,可没想到晚上就开始吐,肚子疼。”苏女士说,凌晨2点多,她就被疼醒了,“不只有吃坏肚子,还出现了宫缩。”苏女士急忙赶到医院急诊。“医生说,宫缩频繁也是因为急性肠胃炎的刺激引起的,这很容易导致流产。”经过两天多的治疗,苏女士才逐渐恢复正常。
“中午同事买了一包辣条,没承想仅仅吃了3根,从饭后开始到晚上一直胃酸,晚上没吃饭却全部吐了出来,把我折腾够呛,这辣条可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去年年底12月的一天,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女士反映,仅仅因3根辣条下肚,她呕吐胃酸了一晚上。记者了解到,像辣条等一些廉价的食品,虽然“好吃”,但其却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市民食用时应根据自身健康“量力而为”。
张女士告诉记者,当天中午,自己和同事一起出门吃饭,看到最近微信朋友圈和网上都在热传辣条的诱惑,张女士的同事便提议购买了一包来“解解馋”。张女士禁不住诱惑便吃了3根辣条。“没承想,就吃了3根,结果从中午到晚上一直胃中冒酸水,晚饭也没吃,结果最终还是吐了。”张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以后再也不吃辣条了,这一下把我折腾的够呛。”
尽管有关辣条质量问题的报道和专家提醒不断,但仍挡不住吃货的馋虫。记者在不少中小学周边的小食品店看到,5毛钱一包的零食深受孩子们喜爱,其中,香辣过瘾的“辣条”更是让不少孩子难以抗拒。据介绍,“辣条”是一种常见的即食方便食品,属于调味面制食品的一种。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对来自中小学周边商店、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辣条”销售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色素以及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
为此,食药监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食用“辣条”要适量。食药监部门首先建议居民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辣条”,并留存购物凭证,特别是不要在无证摊贩购买此类产品。购买时注意查看包装是否完整,包装标示的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配料表、“QS”标识、生产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内容齐全;同时应注意产品有无油脂酸败气味以及油渍渗出问题,如有此类问题切勿购买。鉴于部分“辣条”盐分、糖分、油脂含量较高,食药监部门尤其建议儿童、老人及肠胃不适者,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少吃或不吃。
此外,专家还提醒,对于爱吃零食的孩子来说,家长应帮其“管住嘴”,尤其不要吃过多对身体不好的零食。例如,爆米花、皮蛋、罐头食品、膨化食品等往往会含铅,过多摄入可能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而像饼干、糖果、奶油蛋糕、油炸食品等零食可能会含较多的反式脂肪酸,过多摄入可能会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 (综合齐鲁晚报、淄博新闻网系列稿件)
不合格辣条的生产环境到底有多糟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找出一组不久前新华社记者所做的一组深度报道,为你揭示“史上最牛零食”的生产流程,看完这些,你还想吃辣条吗?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视频截图)。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外,杂物遍地,污水横流。
“买了一百包辣条,有钱,就是任性”“好吃到停不下来”……在微博里,包含“辣条”的微博数量高达300多万条,这些拿辣条开涮的段子层出不穷,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条为何物的人纷纷下单网购,多款辣条产品销量过万。在某电商网站的销售指数中输入“辣条”,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曾高达20.7万,而55%的喜好购买人群在18岁至24岁之间。
事实上,不管学名是叫“面粉熟食”还是“调味面制品”,辣条无外乎由“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剂”制成。原料如此简单的小食品,为何会招致“不健康”“不卫生”的质疑?记者发现,网上热销的辣条中有十余款厂址都在河南省境内,决定赴河南一探究竟。网购了13个品牌的辣条后,记者依据外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地址,按图索骥开始走访。
进入厂区,记者发现在制衣车间的侧面隐藏着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辣条生产车间。厂房门口散乱地堆放着废弃的锅炉和水管,一口硕大的铁桶里,散发着奇怪气味的红黄色粘稠液体已经凝结成块,墙边的小桶里还残留着黑色泥状物。紧挨辣条厂库房的拐角,居然还有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一名工人正在给玩具滑梯喷漆,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不时飘进辣条厂库房。
临近中午,不时有女工从辣条厂的员工通道进出上厕所。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遍地污水横流。从厕所出来后,这些女工都急匆匆地跑回厂房。记者试着跟随一名女工进入厂房,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从厂房的员工通道到生产车间,要先后途经更衣室、清洗间、消毒间,然而记者看到,这些原本应该相互隔离的区域,大门全部敞开,女工也未作任何消毒,一溜烟地跑进生产车间。
包装车间内充斥着呛人的辣条气味,记者被熏得直流眼泪。近百名女工正在这里进行封装,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刚刚上完厕所的女工连手都没洗就径直回到工位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由于长时间接触辣条,双手被浸得泛着红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缠着颜色各异的布条继续工作。对于记者“为什么不戴手套”的疑问,这些女工表示,戴了手套笨拙,封装慢,想多完成计件量就得徒手操作。
13日下午4时许,记者致电尉氏县质监局负责人询问检查情况。该负责人说:“你们第二天上午没来呀,我们就没去查。”面对记者的追问,该负责人立即改口称,第二天就去检查了。当记者表示希望了解检查结果时,该负责人称马上要开会,迅速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又陆续拨打了该局另两位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的电话,均被告知“你打错电话了”。
2015年至今,北京已下架郑州市奇佳食品厂生产的“麦农香片”、郏县彭桂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爆牛脯”、新郑市树林食品厂生产的“齐天大圣”、郑州二七区启明食品厂生产的“鸡不可失”、尉氏县晋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素食五块牛肉”、通许县方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素鸡汁棒”、平江县华仔食品厂生产的“酒鬼素蹄筋”等7款不合格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