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3日),又一直营品牌启动加盟类业务,芝士烘焙品牌KUMO KUMO宣布正式开启事业合伙人业务。
据了解,不含租金及装修费用,KUMO KUMO事业合伙门店投资预算约34.8万(具体视不同店型浮动),与加盟一家新茶饮门店的费用相近。
事实上,KUMO KUMO在2023年下半年已开始小范围测试事业合伙业务,截至发稿前,其已开出首批约30家事业合伙样板门店,分别位于一、二、三线城市。据透露,目前事业合伙门店的业绩表现不俗,例如哈尔滨学府凯德、宁波天一广场、深圳卓悦中心店,都是在30㎡的面积下连续3个月业绩破百万,多家新开门店业绩爆火,大排长龙。
据了解,在未正式官宣的前提下KUMO KUMO后台就已收到超23000份合作申请,但通过层层的严格筛选,最终通过面试签约的合伙人只有40多家,开店速度对于KUMO KUMO来说并不是首要目标。
而包含已经开业的30多家事业合伙门店在内,目前KUMO KUMO已开业的门店总数为100家。在测试模型跑通后,其计划通过事业合伙业务加速品牌扩张。不过,此次开放合作的区域也仅限于KUMO KUMO已经开设有直营门店,并且供应链和营运能力能够覆盖的区域。
姜浩文表示,2024年,KUMO KUMO并不会为了门店数量而盲目地去开拓一些新的区域市场,而是在现有区域不断强化营运能力、供应链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加密,持续带给消费者更标准也有更有性价比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2023这一整年的拓店浪潮后,餐饮品牌争抢加盟商已成常态,“姗姗来迟”的KUMO KUMO要实现这一开店目标并不轻松。此外,KUMO KUMO并不是市场上第一个以芝士蛋糕为核心的烘焙品牌,“前辈们”的销声匿迹以及一些其他烘焙单品品牌的倒下,引发市场对烘焙单品店生命周期的担忧。
姜浩文对此表示,从总体收益的角度看,尽管KUMO KUMO投资门槛与新茶饮接近,但烘焙品类低价折扣活动相对较少,营业额实收高,KUMO KUMO全国店均业绩超60万。从整个餐饮大盘的角度看,烘焙赛道仍具潜力。虽然市场规模与新茶饮赛道相近,但暂未出现如新茶饮赛道那般头部品类林立的竞争局面,入局者仍有机会,“现在的烘焙赛道的竞争格局,和2018年左右的新茶饮很像。”
事业合伙店能否续写“坪效神线万+营业额纪录的“排队王”,KUMO KUMO对合伙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KUMO KUMO围绕效率打造了一套门店模型,通过大展示面和高饱和度的橙色吸引消费者,砍掉堂食空间以大幅降低租金成本,同时避免一些堂食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将省下来的成本还给食材,持续带给消费者更有性价比的产品,以此实现小面积、高标准化、高复购,从而带来了高坪效、高业绩。“这也是KUMO KUMO在上海、深圳等地区已经开设3年的20平直营门店,2023年的单店业绩还能够维持在1200万元以上的制胜密码。”
“但我发现这个逻辑并不全对,连锁的本质是一家又一家业绩平平但是可以持续赚钱的店。所以更重要的是利润和回本周期,而不是单纯看营业额”,姜浩文坦言,在下沉市场测试的门店也有部分业绩平平的表现,门店月营业额仅25万元,但月利润也能达到约5-6万元,“这意味着,下沉市场数千家购物中心乃至社区,都可以成为KUMO KUMO考虑的目标,KUMO KUMO的天花板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据介绍,就目前KUMO KUMO已经开业的合伙门店的数据看,门店已经分布到了下沉市场如鞍山、泰州、菏泽等地,并以近期的门店数据来看,非一线城市亦能跑出“百万店”,过年期间三、四线多平方的小店,一天做到了超8万元的营业额,“相当于开张2小时就卖出了一个月房租。”除了常规的购物中心店,现在新型的交通枢纽店、景点店、社区店、步行街店都实现了25平日实收营业额过5万的数据。
于KUMO KUMO而言,产品创新是其打破“烘焙单品店魔咒”的关键之一。
据介绍,2023年KUMO KUMO共研发超过2000多款产品,最终经过内外部层层试品会筛选,上线款产品,推出了半熟芝士、芝士小脆、芝士布雪、芝士甜品等;每款产品上线市场曝光数据也均在千万以上,市场营收年环比增长12%。作为一个三年的老品牌,KUMO KUMO从2023年9月开始到2024年1月连续5个月单店营业额正增长,背后的逻辑也是源于他们的这一核心能力,“引发消费者自传播”是KUMO KUMO的核心优势之一。
“2021年芝士(奶酪)在中国乳制品消费的占比只有3.9%,但日本的数据是39%、韩国是41%,欧洲部分国家甚至超过90%。是不是存在饮食习惯的问题?是。但日本和韩国的饮食习惯和我们是类似的,他们在20年前其实也没有食用芝士的习惯,”姜浩文认为,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的固体化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因为固体乳制品的营养价值非常高,10公斤牛奶才能提炼出1公斤芝士,所以能够预见国内的芝士市场一定是增长的。
另一方面,单品店的效率比传统烘焙店高。传统烘焙店面积一般在100-150平左右,有60-80个SKU,在食材损耗、人效、供应链成本、培训难度和周期上,单品店更具优势。以供应链板块为例,KUMO KUMO的SKU约18个,均围绕芝士进行研发和生产,因此芝士的采购量远高于体量相近的传统烘焙店,能获得更强的议价权;在员工培训板块,也可以节省许多成本。
姜浩调,产品并不是指某一块芝士蛋糕,若仅从口味的角度看,任何专业的大厨拿到配方后,基本都可以实现口味的复刻。而KUMO KUMO对产品的定义,包括口味、价格、消费体验等。性价比不等于低价,而在于消费者支付的金额能否获得满意的体验,而这份体验就包含了从进店购买到离店、直到用餐结束,“消费者不是来购买一块蛋糕,而是购买一次消费体验。”
据透露,虽然KUMO KUMO在社交媒体中的声量可以称为网红品牌,姜浩文并不反感“网红品牌”这一标签,在他看来,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都“难逃”被打上该标签,但与部分网友认知不同的是,KUMO KUMO并没有在营销中投入太多的费用。2023年其营销费用占比仅1%不到,这是源于其团队对于产品的创新以及市场消费者洞察的能力。
低租金、低营销成本,KUMO KUMO的事业合伙店覆盖到了更广的创业群体。而对于连锁经营而言,标准化同样是核心因素。
以一块芝士蛋糕的生产为例,在品牌创立初期,门店的芝士、黄油都是以25KG包装标准配送门店,需要门店员工进行搬运、分切、保存。如今,这些环节主要通过中央厨房来完成,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原料的品质。KUMO KUMO把很多环节从前端转移至后端,门店员工只需要根据SOP,把央厨调配好的原料放进智能化设备中,就能完成出品。
据介绍,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快餐巨头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一天内原料使用量范围、消费者点单集中时段、以及不同时段内的热销产品等,“他们并不是等顾客到了之后,才从头开始准备一款汉堡,而是预计某个时间段会有很多顾客来点这款汉堡,提前备好原料,以便快速出餐。KUMO KUMO的SKU相对精简,实现起来更容易”,姜浩文补充。
更重要的是,KUMO KUMO的总部可以通过成熟的智能化中台,分析每一家门店的利润情况,为门店提供决策支持。姜浩文表示,过去确实存在一些加盟公司,只关注加盟商的营业额和原料采购情况,更极端的只是“卖LOGO”,导致本该是合作关系的加盟商和品牌方,“在交完加盟费的一刹那就站到了对立面”,但KUMO KUMO关注的是每一家门店的利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