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缺岗位!到2025年要培养20万这类技术人才!
发布时间:2024-08-21 22:29:52

  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五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教(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据了解,《通知》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面向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通过汇总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多方合作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预计到2025年,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主要是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人才需求重点领域,集聚优质资源,打破产教藩篱,采取创新举措,加快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完善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探索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规律,形成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增强工程基础、通用技术、行动能力培养培训,增强生产工艺、生产方式、生产设备实训实践,增强工程思维、工匠精神、人文素养交叉融合,贯通培养现场工程师,形成为工程技术人才紧缺领域储能赋能的新机制。

  二是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首先由产业部门遴选一批企业,设立学徒岗位、明确岗位要求,选派技术骨干承担专业课教学,指导岗位实践,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教育部门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目标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

  三是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共建以高层次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校企签订学徒培养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职工或见习职工身份享受相关待遇,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学徒培养和员工职业教育。创新工学交替、育训并举的学徒培养培训模式,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设计工学交替课时比例安排,校企合作开发优质课程及数字资源,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

  《通知》中的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徒制,这些都离不开企业主体进行融合,那么,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呢?

  我们从本次《通知》印发联合的五大部门来看,工信部主要对接工业部门,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国资委主要管理国有企业;全国工商联主要联系民营企业;中国工程院是工程师最高的学术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人民团体和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让《通知》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一定程度上调动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通知》要求“项目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项目企业选派具有教学能力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学徒培养,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岗位实践教学,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通知》在政策支持中强调“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向项目企业倾斜,对纳入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组合式激励”,并鼓励地方对参与学徒培养的有关企业进行补贴”。

  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助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夯实根基,是大势所趋,无远弗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欧博abg登录入口网页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