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蛋糕村”却很“低调”,没有显赫名声,也尚未深度开发。“村里有这么优质的人才资源,就应该整合起来。”石赖村党支部书记林辉云告诉记者,目前,梅西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文新主动放弃了红红火火的采煤业,选择外出打工,这也是村里第一个进入烘焙行业的人。”林辉云告诉记者。
林文新说,当年辞去煤矿的工作后,他开过照相馆,打过几份工,一路走南闯北,最后到深圳当了一名糕点学徒,学习做西式甜点。凭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林文新吸取中西烘焙文化精华,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短短几年内便学成出师,在深圳开了一家面包店。
“当时我觉得一直在村里挖煤不是办法,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刘科元说,在好几个城市尝试过不同的职业后,想起林文新在深圳从事烘焙行业,于是便过去当学徒。初入行时收入并不高,但刘科元常常把微薄的工资攒起来到全国各地看烘焙展览,从别人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加上本身“创意点子”很多,他的烘焙手艺在短期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事烘焙行业一晃已近30年,刘科元已成为一名国家级西式面点高级技师,并担任中际烘焙协会执行会长,同时开办了西点蛋糕咖啡烘焙教育机构,走遍世界近200个国家游学、讲课、考察,获得2010年“中华之魂”先锋人物 、和谐中国2010年度烘焙行业杰出创新人物、深圳30周年《与特区同行》文献入选人物等多个荣誉。从“挖煤人”变成蛋糕师,林文新和刘科元带了个好头。
“进入21世纪,村里的煤矿关闭之后,下岗的矿工和年轻人都开始另谋出路,于是便通过在深圳烘焙行业已小有名气的林文新介绍,外出学习烘焙技术。”林辉云说。就这样,石赖村涌现出大批烘焙学徒,一部分人开始在全国各地的烘焙大赛中崭露头角。
“高级烘焙师”林立皇就是当年林文新带出去的徒弟之一,如今已成为梅州金誉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生产车间主任。
“小时候,逢年过节就能吃到文新叔带回来的糕点,感觉特别好吃,初中毕业后便跟他走上了烘焙之路。”林立皇说,在林文新的带领下,学习烘焙的石赖人常常会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即使现在大家分布各地,也会通过微信群来交流。现在在他们公司做烘焙的有十几个是石赖村人,村里有人想从事烘焙行业的,他都会尽力帮忙。
涂昶是石赖村从事烘焙行业比较年轻的一代,现在和姐姐一起在梅城经营着两家蛋糕店。“以前就是很崇拜林文新等前辈在烘焙行业的成就,所以对烘焙很感兴趣,后来自己也跟着同村人去深圳学做糕点。”涂昶说。近30年来,在这种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中,石赖村从事烘焙行业的人数已经超过200人,遍布全国各地,逐渐打响了“石赖烘焙师”的名气。
很多石赖烘焙师致富后不忘家乡,更能“反哺家乡”,不仅像林文新和刘科元那样,尽力帮助村里的年轻一代走出去“学烘焙、做烘焙”;此外还有选择在外创业、回乡创业,直接带动乡亲和家乡富裕,哺育新的“烘焙气息”。
日前,设在石赖村村委会的“刘科元蛋糕咖啡烘焙学院梅西镇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期烘焙培训,近百名学员参加培训。
培训课上气氛热烈,中际烘焙协会执行会长刘科元、中国烘焙大师林伟城等烘焙名师亲自为学员们授课,讲解烘焙基本知识,现场教授制作香柚玛德琳,并赠送学员烘焙专业书籍。
“培训中心是3月18日挂牌成立的,成立后将定期安排专业烘焙导师前来授课,梅西镇有学习烘焙意愿的年轻人、贫困户都可以报名免费听课,学习专业的烘焙知识。”林辉云告诉记者,石赖村也正式启动了“中国烘焙之乡”的申报工作。
同时,利用石赖村的地理优势和农业特点,村民们通过种水果和养鸡为外地烘焙学校、烘焙企业等提供水果、鸡蛋等主要原材料,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据林辉云介绍,村里目前已集约了100多亩土地,预计5月份开始种植水果。 “除了在师资力量方面为家乡提供支持,未来村里种植的烘焙原材料的销路问题,我也会尽全力帮忙解决。”刘科元说。
“寻找乡村现有的资源并将其挖掘做大,比‘从无到有’更合适。石赖村走出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烘焙名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梅西镇镇长洪伟锋表示,接下来,梅西镇党委政府将积极配合“中国烘焙之乡”申报工作,推动成立梅西镇石赖村烘焙协会及烘焙技术传承创新工作室,打造“蛋糕村”这一特色品牌,引导剩余劳动力进入烘焙行业,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发展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